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Marc Ng

【大灣區講堂】大灣區的文化融合如何發展? 蘇祖耀博士

已更新:2022年4月28日



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7年3月召開的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,至今已踏入第五個年頭。今日想重點分享關於文化融合方面,去年的《十四五規劃》中也清楚列出:1.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,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,完善便利在內地發展政策措施


2.增強港澳同胞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3.支持港澳同各國各地區開展交流合作4.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5.加強內地與港澳交流;支持港澳與各國各地區交流合作6.加強憲法、基本法教育、國情教育,增強愛國精神在過去幾年間香港經歷了史無前例的挑戰,包括社會運動、新冠疫情、中美角力等等,香港在融合大灣區發展亦受到窒礙。除了在打通四流(人才流、資金流、資訊流及貨物流)方面,「人心流」方面仍有大量工作需要努力。


中國有五千多年的中華文化,在世界歷史洪流中源遠流長。不管哪一代的香港人,內心的價值文化與生活習慣,處處都可見中華文化的足跡。與此同時,香港對內地的文化發展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(特別在廣東省),很多廣東省的同胞也是看香港電視及電影、聽香港歌手的歌長大,甚至飲食文化及語言也是如出一轍。所以,無論在生活、歷史和文化上,都已有深度融合的基礎。但我認為,香港過去因為殖民統治時期的教育模式,以致很多香港人對內地的政治制度及經濟發展不太了解。例如:什麼是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?人大及政協的分別?黨委及市委的分別?導致對中國的管治方針的不理解,或到內地發展時不知如何向合適部門尋求支援等等…另一個更有趣的是仍有很多人以為在內地上 Facebook、YouTube 等外國平台仍要翻牆,其實現在已經很多香港電訊商的服務已可做到中港兩地互通,沒有訊息限制。香港在過去亦缺乏讓大眾理解及認識中國發展的渠道及機會。


「千里之行,始於足下」,深度的溝通、交流及學習能讓兩地人民更加互相了解及認識彼此。我非常鼓勵香港多些不同年齡層人士,也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,用心去體會一下大灣區近年的變遷。我知道香港有不同團體過去在這方面也作做了大量工作,而我們在這方面亦不遺餘力,例如透過舉辦論壇、與不同地區政府交流、到大灣區不同城市考察及研究大灣區發展等等…


至於當在企業層面,在發展大灣區事業的同時,又如何融合當地文化呢?過往我們也有一些企業會員的有趣分享,曾經有家國際企業早幾年在深圳開設了分公司,但過了一年,管理層發現香港的同事跟內地同事看來也不太熟悉。經過了解後,發現是因為公司跟香港接近,回港方便,普遍香港同事晚上下班及周末也會返回香港,所以缺乏了工作以外的共同生活及互動,例如放工飲兩杯,放假行下街等等。但該公司在上海的分公司反而沒有這個現象,因為那邊的香港同事不會經常回香港,所以工作以外的生活也是跟當地同事一起,甚至有些香港同事在當地落地生根。所以在融合的大前題是需要有足夠的時間及深入的了解,共同在生活中互相學習。


粵港澳大灣區地大物博,發展迅速,加上全球過去兩年多受疫情影響,很多國家經濟也出現負增長,然而中國在過去兩年仍保持了平均5.5%的增長,反映了國家雄厚的發展基礎。但香港在這兩年因疫情關係,大部分跟內地的溝通及活動也受到影響,確實阻礙了融合大灣區發展的步伐。待疫情過後,香港又如何盡快與大灣區接軌?在這時刻,我們可開始作準備,故此我倡議一群對香港有承擔的企業界、文化界及教育界的朋友一同站出來,共同籌備或參與不同活動,例如透過藝術、文化、體育、旅遊多方面,從軟性的角度推廣中國文化,慢慢讓香港人找回對國家的認同感與自豪感。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!


原文網址: 大灣區的文化融合如何發展 | 香港01 https://www.hk01.com/sns/article/763170





10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