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Marc Ng

【文創產業優勢、挑戰與機遇】



作者 : 香港恒生大學校長/教授 何順文


香港文化創意(文創)產業近年發展迅速,機遇處處潛力龐大,但在多方面仍存在局限與挑戰。

嚴格來說,我們要區分著重社群教化需政府補助的「文化事業」與市場化具經濟 產值的「文創產業」(或稱「文化產業」或「創意產業」)。文創的表達是精神生活和美學素養上的追求,往往超越實用價值。文創也能提升社會團結和歸屬感,推動社會進步。

很多人都同意文藝能讓人民生活更加美好,也承認商品化、市場化的文創產業可將藝術膚淺化,但卻同時認同這也是一個帶來更多人欣賞和逐漸提升鑑賞力的途徑,因此要找到好的平衡點。文創產業與教育產業一樣,本來就有爭議性的。文藝不可能完全產業化或商品化。筆者相信政府積極推動文創產業時,不會改變既有對民間公益文藝的補助。


文化優勢與政府政策

香港文創產業在70至90年代發展蓬勃,例如電影、電視劇、武俠小說、動漫及流行廣東歌盛極一時, 領先世界華人地區。回歸後這些行業雖停滯不前,政府不斷增加對文藝領域的公共開支。

2009年政府提出「文創產業」為「香港6大新優勢產業」之一。2009年在經商局下設立「創意香港辦公室」, 設立了三億元創意基金推動創意產業,但發展一直緩慢,成效不彰。

近年文創產業漸成為香港驅動經濟結構多元化的重要動力。政府數據顯示在2019年文創產業的從業員超過21萬人,佔總就業人口的近6%,增值約為1,180億元,佔GDP4.5%。但畢竟與日韓台等地比較,香港的文創產業發展明顯較落後,應仍有很大發展潛力和增長空間。

從2015年「創意產業」在每年特區政府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中均有提及,可惜至今仍未有一整全推動產業發展的政策,漸變無為。資源投入仍遠不足,也不夠專業。特首林鄭在2021年10月發表了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,主動對接中央「十四五」規劃,支持香港發展成為「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」。

目前民政事務局主管文化藝術, 商務與經濟局主管電影及創意產業,古蹟保育屬發展局,文藝教育屬教育局,時裝及出版等範疇由其他不同政策部門主管。避免政出多門,林鄭重拾上屆政府的初心,建議下屆政府拆局,增設「文化體育與旅遊局」(確實範疇和名稱仍待商議),加強文創政策統籌與協調。

筆者期望新局能拆牆鬆綁,修改規章,提升軟件而非只基建硬件,多做文創推廣,確保自由創作空間與構建文創社會氛圍,特別是對小戶文創創客的扶助。未來文化局宜由政策專家而非通才政務官出任。現屆政府在餘下任期應作好準備,例如與立法會與業界做好前期諮詢。

文創產業與大灣區發展

文創產業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融合正是香港身處的兩大時代契機。香港在參與大灣區建設,除金融與科技領域外,應重視文化建設。廣東文創產業在全國居於龍頭地位,已成為支柱產業之一。近年來特區政府一直積極推動香港文創與內地的交流合作,取長補短。

大灣區的文化根源和傳統,有悠久的歷史。南方嶺南文化、詠春功夫、粵劇影視、文學及工藝,在歷史和地域上,都有緊密交融和相互影響。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網要》其中一個目標,就是發揮大灣區地緣優勢、連結基礎建設、市場聯繫、相近語言 及文化習俗、文化遺產資源豐富等很多同通性,在互利共嬴的基礎上三地共同打造「文化灣區」。

在兩地政策層面上,已有不少突破發展。在2004年的CEPA協議下,香港與內地合作的電影, 近年已由每年十部增加至每年超過30部。在2016年特區政府與深圳市人民政府簽訂的推動創意產業合作協議,正深化兩地的交流合作,為發展深港為亞洲一流的設計商城。自2017年特區與內地簽訂了14份文化合作協議。2019年底簽訂的CEPA服務貿易補充協議, 撤除香港製作電視劇/動漫劇輸入內地電視台、音影網站及有線電視網絡的限制。自2019年中央同意放鬆香港電影及從業員進入內地市場、 兩地合作拍片香港人員的比例, 及港片能參加內地影展角逐獎項等新措施。

《網要》要支持香港成為影視展覽中心, 以鞏固香港作為創意樞紐的地位。香港特區業界應發揮其獨特優勢與獅子山精神,官產學必須合作以把握大灣區發展帶來的土地、市場等新機遇。港府與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對現有法規應作出進一步調整,更方便港人進入內地市場,扮演好引進來、走出去的角色。

但三地的文創合作內容(包括有關IP知識產權保障) 一直仍未見蓬勃。 雖三地有不同政府部門及組織推動文創產業, 但操作方式與法規不一樣。 三地政府需要設立高層次跨部門的整體規劃及協調,以整合三地的文創資源。


跨界別合作啓新篇

今天香港文創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資金、市場、人才、學校教育、科技結合、創新質素與本土文化輸出的短缺。望政府能與各界加強合作,在全面發揮香港原有嶺南文化與中西合璧的獨特優勢上,把握好十四五與大灣區的歷史性新機遇,使香港的文創發展大業開拓新篇章。

文化土壤應以學校教育為核心,促進文藝發展要培養下一代的文化參與、素養及自信, 懂得欣賞與尊重知識產權。作為恒生大學校長,筆者一直積極推動文創教育,包始四年多前協助創辦香港首個跨學科「文化及創意產業」學士課程,及「粵港澳大灣區傑出文創企業獎」計劃等。冀能與更多單位合作,為香港文創政策、藝術科技結合、人才培育與創業孵化等盡一分力,也望更多年青人能築夢圓夢。


[本文內容純屬個人意見,與本院立場無關]

13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